《地理》季刊发刊词(黄国璋)

  地理学在各种科学中,算是兴起很早的一种学问,希腊罗马时代,就已大盛;而且范围至广,上至天文气象,下至地质生物,莫不包括在内,西人有称地理学为各科之母的,实在不为无因。降及中世,因为宗教势力的盛行,形成了学术上的黑暗时代,地理学也不免为之中衰;直到十五六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才现复兴之象;至十九世纪中叶,德儒洪波德李特诸氏别裁卓识,首先揭出地理革命的旗帜,以期振起中世以来积久的衰替,对于地理现象,不仅注意叙述,且加解释,比较异同,推求因果;法儒白兰士布吕纳诸氏更从而发扬光大,前修未备,后出转精;于是地理学顿呈返老还童之观,终得跻于近代科学之林。有人说地理是一门最老同时也是一门最新的学问,看来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事实上确是如此的。 

  地理学在中国与西欧一样的兴起很早,甚且可以说比西欧更早,禹贡一书,就是我国地理书的嚆矢;其后史记以货殖立传,汉书特辟地志,州郡方志则始于六朝,到现在方志一类的书籍,巳属汗牛充栋,总集起来,恐怕比一部四库全书还多;可惜历代的志书,体例相沿,唯求浩博,名为地记,实与类书无异,领域既不显明,建树自然很少,所以数千年来,依然故我,丝毫没有进步。当十九世纪中叶欧西学者揭起地理革命旗帜之时,在中国犹了无感应,迟到二十世纪初,民国缔造前后,才偶然见到一点由欧西介绍过来的地理新作,古老的国门,才开始受到西方地理新潮的荡震,而到民国十年以后,欧美留学生中才有专习地理的;至于国内大学设立地理学系,乃系将近民国二十年的事,迄今不过十余年的历史,比起欧美各国来,地理与其他各科一样的,瞠乎其后,甚至比其他各科更加落后,因为像生物地质,物理化学数学等在国内总算都已奠定一个相当稳固的基础了。所以地理在中国说老固然很老,比欧美各国都老,说新也是很新,比欧美各国更新;“其父伐薪,其子未克负荷”,后人不能继承前人的遗绪,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 

  近代地理学推求人地相关之理,不但是一门理论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用、讲求利用厚生之道的学问,而由国民教育立场言,关系尤为重大。一个近代的公民,对于自己所在国家以内的山川气候等自然形势,人口聚落物产交通等人文现象,及其相关之理,总该有一个比较深切的了解,因为要是这样,才能培养出共同的国家观念,才能激发出爱国的热情。同时现在的世界,从经济机构讲,已经成了整个的单元,任何国家不能脱离其他国家的影响,任何国家也没有不可以影响其他国家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足以表示现在国际间关系的密切。立国于当今之世界,不但要有知己之明,尚且也要有知彼之明,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是这个意思,全国上下,都有知己知彼之明,国民外交才有实现的一天。 

  知己知彼,不但可作国家外交政策的南针,同时也足为国内政治设施的张本。欲作一县的事,须以全省的事作参考;欲作一省的事,须以全国的事作参考;无疑的,欲想缔定全国的建设大计,是非得由了解全世界入手不可。全球各处,虽然没有两极端相同的环境,但在不同之中,往往有大同之处,相类似的环境,却不在少数。环境相类似的地方,人类利用环境的方法虽然不—定就会相同,这与当地居民的数量质量以及所在地对外的关系,正在发生牵连的关系,但在普通情形之下,在相类似的环境中,人们利用环境的方法大体总相类似。甲地利用环境的方法常足为乙地所取法。负实际政治责任的人,固然对于国内外各种不同的环境以及人民利用环境的方法要了解清楚,胸有成竹地去缔定各项建设的大计,就是一般公民,也应该对于国内外各部分的地理状况,有一个通盘的初步的了解,才能热诚的拥护国家的建设大计,热心参与建设的事业。 

  地理的实用价值,不仅使人有“知己知彼”之明,更可培养一种利用环境的能力。生物为图生存竞争的胜利,必须适应环境,最适应环境的,就最适于生存,人是生物的一种,当然不能例外;所不同的,人类对于自然,不但消极的适应,而且积极的改变,以适合人类的需要,不全是适应,而是利用。同时,更可以藉教育的力量,训练这种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非如一般生物,全靠遗传的力量,听其自然的演变。而地理就是训练这种能力最好的科目,因为地理原就是以研究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以满足其生存欲望为主旨的。 

  此外地理在行军经商游历各方面的应用价值,更是不容费辞的了。 

  地理关系国计民生,既是如此重大,而我国地理学又是如此落后,政府为图经世致用起见,近十年来,对于地理一科,总算尽了奖腋提倡的能事。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董事长朱骝先先生得风气之先,对斯学问,尤具特殊兴趣,提倡鼓励,具见热诚;当年主持中山大学及中央大学校务,既开了大学地理设系的先声,风气所播,到处仿行;历届主持留英公费考试,均设有地理专额,更造就了不少的地理专才,为中国地理学奠定一个始基;年来中国地理学得以顺利进展,日新月异,朱先生首倡的功劳,实在不小。 

  自卢沟桥事变发生,国家兴起全面神圣的抗战以后,地理教育更为一般所重视。同时抗战建国相并而行,西南各省的建设事业也随着军事的进展而突飞猛晋,举凡交通农矿各种的建设,莫不需要地理专才为之设计,地理人才为此有供不应求之势。骝先先生蒿目时艰,仰体国家提倡地理的意旨,以为非筹设专门地理研究机关,以从事地理高深学术的研究,以训练大批地理的专门人才,以图我国地理学的长足进步,实不能应此迫切的需要,于是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提拨的款,以从事此种新兴研究事业的开创,这就是本所所以创设的由来了。 

  本所于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奉命筹设,至二十九年七月底筹备就绪,八月一日在四川北部正式成立,内分人生地理,自然地理,大地测量,海洋学四组。因为成立伊始,同时为受战事的影响,国内外的交通很感困难,图书设备一时难期完备,室内研究工作进行诸感不便。为因时因地制宜之计,于草创之初,就确定暂以实地考察为中心工作。实际上,地理在中国,尚未脱离草创的时期,有计划的实地考察工作,迄未大规模的举办,各地的真面目亦未曾充分暴露出来,可靠的地理资料至属难得,在这种情势下,欲想对于本国地理有所研究,有所贡献,除了从事实地考察工作以外,也没有其他更为妥善的途径。 

  但是我们深深地觉得,学术的研究与进展,非仅少数人的事情,也非少数人的力量所能做得到,苟非广立基础,难期收取宏效。尤其在我们中国,学术空气十分稀薄,学术基础十分贫乏,欲想提倡一种学问,更非首先设法使一般的人对于某一种学问得有相当的认识,发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其事,共谋发展;学术的发展,犹如房屋的建造,一般的认识与兴趣,犹如建筑的地基,没有地基不固而能修造成高楼大厦,也没有一般人认识不清,而能谋学术长足发展;而且少数人的见识终究有限,处处有须同道的人互相研讨,交换意见,以收集思广益之效。基于这两种需要,所以本所的出版刊物中,地理方而,除了专刊集刊,刊行各区的考察报告及各种地理专题的研究结果以外,从三十年度起,并将发行《地理》季刊登载比较短篇通俗的文字,一以传布地理的知识,增加一般人对于地理的认识和兴趣;一以籍与海内同道相研讨,期收集思广益之效果;而其中心的目的,则在于广立我国地理学的基础,谋我国地理学长足的进步。在这种决定下,这本《地理》季刊的创刊号也就在读者诸君面前出现了。 

  本刊的主旨既不在刊载有系统的长篇巨作,,供学术上高深的研究,所以本刊的读者,也不以对于地理已有高深造诣的人为对象,主要的只是一般大学地理系地学系或史地系的学生,中等学校的地理教师,及一般对于地理感兴趣而有志于地理研究的人;尤其对于一般中学地理教师,我们愿尽最大的力量,给他们较大的帮助,使其在进修上有所裨益;因为我们觉得,中学地理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地理程度,间接影响小学生的地理程度,及社会一般对于地理的认识和兴趣,中国地理学术的基础能否广立,将来能否得有长足的进展,中学地理教师是负了最大的责任的;而欲使地理完成其革命建国教育中心科目的神圣使命及发挥其最大的实用效能,中学地理教师尤属责无旁贷;但同时,我们又觉得国内出版界过于贫乏,尤其地理方面的出版物太少,可看的更不可多得,中学地理教师的进修太感困难,对于这类刊物的需要实在太迫切了。 

  至于本刊的内容,主要的可分四部:第一是通论地理,凡属于地理学过去发展的历史,现在进展的趋势,以及人生地理或自然地理上许多专题的讨论及研究,都属之。第二是区域地理,凡属于分区地理的研究,无论中外,无论偏于人生,或偏于自然,或系综合性质的,都属之。区域地理是近代地理学的登峰造极,最足以表示地理的真精神真面目,我们希望每期能有三二篇区域地理的文字贡献给读者。第三是游记,凡属有地理意味的游历记载都属之。第四是译述,翻译或摘述欧美人士发表有价值的地理短篇著作,尤其是有关中国地理的文字,当特别注意。此外关于国内外的地理消息,当随时披露,新出版有价值的中西文的地理著作当随时介绍,并加批评;同时读者诸君有以地理疑难问题见问的,我们也很愿意择要在本刊公开的解答。 

  但是本刊的使命过于重大,欲完成这个重大的使命,绝非本所少数人的力量所能胜任,我们诚恳地希望国内地理界的同道,予我们以同情的赞助,时常赐以严正的批评,使我们知所策励,知所改进。时常赐以精心的杰构,使本刊内容得以充实,而得发挥较大的效能。这个刊物,名义上虽由本所出版,实质上我们恳切地希望它能够成为全国地理学界公开的园地,希以全国地理同道灌溉栽培的力量,使在这块园地内开出鲜艳的花,结出硕大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