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视察我所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

   73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在我所杨桂山所长和江西省科技厅厅长王海,省科技厅副厅长、省三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晓鸿等陪同下到我所新建的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视察,九江市政府、星子县委县政府、中科院生命科学局有关领导等一同参加。 

  李院长等一行首先参观了位于江西省星子县城东南鄱阳湖畔新落成的研究站综合实验楼,杨桂山所长详细介绍了综合实验楼工作、生活以及湖泊化学和湖泊生物实验室等各功能区布局。在随后的汇报会上,杨所长专题汇报了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一期工程建设概况与研究站建设规划设想,重点介绍了鄱阳湖站建设定位、学科方向、基本任务以及近期科研、监测与管理工作方案,并就研究站建设运行需要中科院、江西省科技厅和星子县支持的方面提出了请求。 

  李家洋副院长在听取了相关介绍并就鄱阳湖生态环境现状和研究站定位等进行交流后,发表了重要讲话。李院长首先代表中国科学院对江西省各级政府对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鄱阳湖站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需求,积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山、江、湖是江西省的特色,研究站特别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各类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将鄱阳湖站建设成为对国内外开放的高水平研究平台。李院长强调,鄱阳湖站作为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支撑湖泊科学发展的一室三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研究站要有长期的科学目标和发展规划,高度重视研究站科研团队的组织,加强研究力量的整合,针对大型通江湖泊的特征,明确科学问题,要特别关注湖泊生命过程的研究和探索,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加强对鄱阳湖特殊生物的繁衍与保护研究,强化气候变暖、三峡工程蓄水运行等变化条件下湖泊演变与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演替关系的研究,在长期规范积累鄱阳湖各类基础数据的同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争取早日进入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重点野外观测研究站的行列。 

  江西省科技厅和星子县委主要领导均表示将全力支持研究站的建设和运行,并希望研究站在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与环鄱阳湖地区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也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在维系长江水量平衡和水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功能。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由我所与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合作建设,作为江西省与中科院省院合作重点项目,得到江西省有关部门、所在地星子县委县政府和我院的大力支持。研究站占地35.7亩,由地方政府无偿划拨提供,已完工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800余平方米,建有湖泊化学和湖泊生物等实验室和标准气象观测场,完全按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规范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最具代表性的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研究站将围绕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大型通江湖泊江湖水力和水域生态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湖泊流域综合管理三个方面开展原位观测和基础研究工作。研究站的基本任务是:(1)系统观测、积累鄱阳湖湖泊湿地物理、化学、生物、沉积、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资料,并收集流域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或社会经济资料,建立流域内复合生态系统动态数据库;(2)开展大型通江湖泊湿地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大型浅水湖泊湿地演变理论;(3)开展鄱阳湖及其相关水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整治实验示范研究;(4)开展相关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5)培训国内外湖泊湿地科学研究人才,开展湖泊湿地价值和保护的科普宣传与教育。